蒋介石遗嘱曝光,宋美龄看完破口大骂:这不是分家,这是抛弃!
1975年4月6号的凌晨,台北士林官邸的气氛,比冰还冷。一个值班军官小心翼翼地凑到宋美龄跟前,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,只是试探性地问:“夫人,您……真的要这样吗?”
宋美龄一言不发,那张向来挂着优雅微笑的脸上,此刻布满了寒霜。她把手里的文件猛地塞回信封,那动作带着一股子决绝的狠劲儿,随即转身,用手帕捂住了脸。谁都听见了一声压抑的抽泣。
就在前一天傍晚,蒋介石的心脏停止了跳动。灵堂里挤满了人,蒋家的子孙、政坛的大佬、还有穿着黑袍的神职人员,大家都在等,等那份早就写好却迟迟未开的遗嘱。谁能想到,第一个情绪崩盘的,竟然是那个在任何场合都堪称“完美第一夫人”的宋美龄。
官邸里的人只隐约听到她用流利的英文骂了一句脏话,紧接着就是“砰”的一声摔门巨响。这消息像长了翅膀,一夜之间飞遍了台北的政商圈。老蒋到底留了多少家底?遗嘱里又写了什么,能把相伴半生的妻子气到这种地步?
宋美龄冲出那间摆满白色菊花的屋子前,甩下了一句冰冷的话:“这不是分家,这是抛弃!”当晚,她就给侍卫打电话,立刻办去美国的手续。半年之后,她人已经在纽约长岛,再也没兴趣管台湾岛上的风风雨雨了。
想弄明白这股怒火的源头,咱们得把时间往前倒,算一笔跨越了半个世纪的老账。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,蒋介石当“委员长”的时候,账面上的月薪是八百大洋,另外还有一笔三万法郎的“特别津贴”。可这点钱,说白了,也就够他喝喝茶、买买烟。
真正的大头,来自两个看不见的渠道。一个,是他把江浙那一带的金融、军火、盐业、航运的大佬们都“团结”了起来,拿到了特许经营权。另一个,就是孔、宋、陈、蒋四大家族结成利益共同体之后,开银行、搞外贸、玩房地产,钱生钱的速度比印钞机还快。
1929年,南京那边有个统计,说他个人能动用的现金,大概是一千三百万法币。这是什么概念?当时国民政府一整年的税收,他一个人就占了八分之一。那年,他才四十二岁,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。
到了1934年,老蒋第一次立遗嘱,里面提到了财产怎么分。他说,家产分成三份,一份给蒋经国、蒋纬国两兄弟,一份拿来“复兴中华”,剩下那一份,“听夫人料理”。这张纸条,后来被宋美龄妥妥地收了起来,她大概以为,这就是夫妻俩一辈子的承诺了。她万万没想到,四十年后,这份承诺会被撕得粉碎。
抗战那八年,日子虽然苦,可蒋家在上海、重庆、香港的银行户头,数字却一个劲儿地往上蹿,最后竟然达到了九千七百多万元法币。这个数字,占了当时全国存款总额的将近百分之二。有人拿着这数字去问蔡元培老先生,是不是太夸张了?老校长推了推眼镜,就回了四个字:“明账而已。”言外之意,暗地里的,谁算得清?
真正让蒋家财富发生核爆级增长的,是1948年到1949年那段日子。解放军的炮火声已经逼近长江,蒋介石给当时的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下了一道死命令,让他用军舰、缉私船,比如“太康号”和“海星号”,把国库里四百多万两黄金、三千多万块银元,还有差不多八千万美金的外汇,连夜装箱运到基隆港。
跟着这批金银财宝一起走的,还有二十三万件故宫的顶级文物,一百多箱珍贵的古籍善本。有人粗略算过一笔账,这批东西的总价值,搁在当时,起码值十亿美金。要知道,美国人帮整个欧洲搞战后重建的“马歇尔计划”,总共也就五十亿美金。你就说这笔钱有多吓人。
也正是靠着这笔从大陆带过去的“启动资金”,蒋介石才在风雨飘摇的台湾稳住了阵脚,搞了货币改革,建了基础设施,还养着一支庞大的军队。
到了台湾之后,老蒋的心思变了。他前前后后写了三份关于权力交接的备忘录,核心思想就一句:必须确保蒋经国接班。1969年,他在阳明山出了场严重的车祸,自己觉得“折寿十年”,于是又提笔改了遗嘱。这次,他明确写了,要把“总统”这个位子和政治上的资源,全部留给蒋经国。
至于钱和房子,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,“已作妥善安排”。宋美龄当时压根没当回事,她自己有钱,娘家宋家和姐夫孔家更是富可敌国,她从不觉得自己需要靠丈夫的遗产过活。
转折点发生在1971年。那年10月25号,联合国大会投票,把台湾的代表给踢了出去。这对老蒋的刺激太大了。他回到官邸,又写了一封遗嘱,还特意加了一条“保密条款”,说除了指定的几个人,谁也不能看。
后来有传言说,他这么做,是怕岛内人心浮动,也怕美国人彻底翻脸。他把手里剩下的能动用的外汇、金条,还有一部分古董,打包成一个价值三千六百万美元的境外信托基金,交给了蒋经国全权掌管。
给宋美龄的,就只剩下纽约第五大道那套公寓的产权,和一笔数目不大的定期存款。据说,遗嘱里有这么一句话,大概意思是:“这点钱给你当生活费,够用了。”
这句话,彻底点燃了宋美龄的怒火。
你想想,她凭什么这么生气?第一,她跟了蒋介石将近五十年,从当年的外交斡旋,到抗战时期飞到美国国会去演讲拉援助,她自认为不是一个花瓶,而是蒋介石最重要的政治伙伴。现在,她居然成了个需要别人“供养”的角色,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?
第二,她是个虔诚的基督徒,非常看重夫妻合葬这件事。可她翻遍了整份遗嘱,连一个“伴葬”的字眼都没找着。在她看来,这不光是情感上的疏远,更是蒋家要把她彻底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的信号。
第三,也是最现实的一点。蒋经国跟他那帮“苏联回来”的兄弟,跟宋美龄背后的孔宋家族,一直就不对付。早在1948年,蒋经国在上海搞“打虎”,就差点办了宋美龄的外甥孔令侃,要不是宋美龄出面哭闹,事情还不知道怎么收场。她太清楚了,一旦蒋经国大权在握,孔家和宋家在台湾的日子,肯定不好过。
这几种情绪搅和在一起,她当场就失控了,痛骂“你们蒋家算计到骨头里了!”
这三千六百万美金,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,差不多是台湾一年外贸出口额的百分之五。更要命的是,这笔钱被做成了信托基金,蒋经国可以随时动用它来巩固自己的地位,或者搞点别的什么名堂。
蒋经国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位名义上的“母亲”负气远走美国。1978年,他正式接班,有记者不识趣地问起老总统的遗产问题,他只回了八个字:“留作国家应变之需。”
宋美龄晚年,就一直住在纽约长岛那座大庄园里,身边跟着二十多个厨师、护士和佣人。她偶尔会对身边人感慨:“一座庄园,也换不来一口家乡的土。”
说到底,蒋介石和宋美龄,这对在中国近代史上呼风唤雨的夫妻,他们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。与其说是夫妻,不如说更像政治合伙人。当权力的天平发生倾斜,当一方觉得自己的价值被彻底否定时,再深厚的情感,也会被一张薄薄的遗嘱撕得粉碎。对宋美龄来说,被踢出权力的牌桌,远比少分几百万美元更让她感到刺骨的寒冷。
股票配资的最新消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